生搬硬套的“四不像”酒文化刺伤了谁

发布时间:2022-05-01 点击:340
酒业作为中国传统实业,已经有了上千年的发展历史了。春秋战国时代,就已经开始征收酒税了。当然那个时代的酒的制作工艺不算精良,特别是粮食的发酵工艺还有对酒的色泽还有待进步。但是酒业的商业化却是相对较早的。而且到了西汉年间,大诗人司马相如当垆卖酒,更是让酒声名远播。酒就像水一般,很早的时候就发明了果酒,米酒等。仿佛昭示着我们的人民不甘生活寂寞如水。古代时候的酒当然不像我们现在那些家喻户晓的酒品牌,比如30年茅台,五粮液,洋河等知名品牌的白酒。然而想带人对古代文化的追逐却没有停下脚步。
就像我们常说的,没有金刚器别揽瓷器活。然而很多酒企为了突出企业的传承特色,不管有没有那个历史故事,都会生搬硬套进去。显得企业的文化层次有多么深厚。其实殊不知,因为做企业不只是看中的文化,更多的是这个企业本身可以带来的是什么?比如我们谈到茅台酒就知道。原因不仅是因为“国酒”的名号,更多的是对品质的追逐。文化只是茅台酒的一个附加值。就像我们因为茅台酒才熟知茅台镇,也因为茅台酒而对贵州省感到熟知。不是因为地域文化而知晓的茅台酒。
如今的酒企,恨不得将一些好的历史文化故事都搬到自己的企业文化中去,恨不得企业一开始就有着传承了数百年的文化历史。但是酒发展到了今天,真正能够打动消费者味蕾,促使消费者打开口袋的因素还是酒本身的价值。不管哪家酒企的文案再厉害压不过酒本身的质量。当年山东的孔府宴还有标王秦池的覆灭不都说明了一个问题:发展的机会转瞬即逝,抓住机会就可以成就一番霸业。当年的广告之王,如今秋风萧瑟。文化堆砌之失是谁之过?过度追捧着与酒本身无关的因素,反而在质量上失了大乘。自然不会长久的发展下去。
文化堆砌的毛病已经由来已久,人人都看到茅台酒的成功,看到30年茅台附带着着的历史文化附加值,却不曾深入的研究过茅台酒背后的技术进步。茅台酒价格表始终都占据着中国高档酒的地位,但是不妨碍人们对它的追捧,除了口味,更重要的是茅台酒的与时俱进,在工艺上精于学习,工于创新。
甚至有的白酒企业打出的名号,拉出的名人做噱头,展示出与众不同。然而却是生搬硬套出来的文化,始终都变成了似驴非驴,似马非马的“四不像”。这样的发展有什么意思,经销商,消费者的要求越来越高。也许他们并不附庸风雅,学习古代诗人那般追求感受。更多的是对酒本身的口味的喜好。特别是在白酒业迎来黄金发展时期,酒业自然也会更加偏爱那些能够带来发展机会的酒企。对于这场竞争,我们也且看且珍惜。